應該找時間去看的電影

2007062310:00
以英國推翻黑奴制度為背景的福音電影《奇異恩典》23日在全美的電影院正式上映。這部電影早已引起很多基督徒領袖的注意,估計會大受基督徒的歡迎。

電影《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The William Wilberforce Story)的主角是19世紀初英國國會議員與改革家威廉斯. 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片中詳細描述了他推翻黑奴制度的行動。起初,國會中大部分議員對於威伯福斯的改革行動非常反感,處處藐視辱駡他。可是,作爲一位虔誠福音派基督徒的威伯福斯並沒有輕易放棄,因爲他心中有一個信念——所有人都是神的兒女,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甚至在國會激烈的辯論上對眾議員高聲宣告:「記得,是上帝令所有人平等的。」

使威伯福斯的故事與《奇異恩典》這首世界著名的基督教詩歌拉上關係的另一位背景人物約翰.牛頓(John Newton)。 牛頓是《奇異恩典》的作詞者。他曾經是一位販賣奴隸到英國的商人,後來有一次在航海時遇上了大風浪,他禱告祈求神的憐憫,最後他平安了。自此以後,他把自己獻上給主。

牛頓說:「只有上帝的恩典,才可能而且可以接受像他這樣一個無理、褻瀆、又做過奴隸交易的人,並使他轉變成爲神的孩子。」所以,他才寫出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的歌詞。

牛頓是威伯福斯小時候去過的教會的牧師。威伯福斯二十幾歲時有一次跟牛頓牧師談起應該要廢止奴隸制度的事,牛頓牧師首度公開承認自己年輕時也曾經參與奴隸交易事件,又鼓勵威伯福斯去要求英國國會廢除從非洲進口奴隸交易。

威伯福斯付上了健康的代價,花了20多年時間來來寫廢止條約法案草稿,並且收集奴隸交易犯罪的證據和390,000份簽字去支持他的訴訟。廢止條約在1807年終於被英國國會通過,也是《奇異恩典》的作詞者牛頓牧師去世的那年。

「威伯福斯改變了世界,也激勵無數其他人去改變世界。」國際福音派聯盟國際總監Geoff Tunnicliffe評論說。「可惜,雖然他曾是某些人心目中的英雄,但今日並沒有太多人記住他。」

另外一位著名的福音派基督徒領袖Chuck Colson在最近的一份論文上指出:「威伯福斯的基督教信念是行動。雖然他爲了強烈而不受歡迎的推翻奴隸制度行動付上了健康和政治權力的代價,但是他對於在奴隸船上被侮辱的神的形象,絕對不能坐視不理。」

上週日(2月18日),超過120所灣區的教會響應了「奇異恩典」主日。信徒在參加主日崇拜的時候,同聲高唱《奇異恩典》,並一起欣賞《奇異恩典》電影片段。「奇異恩典」主日的主要目的是向全世界各國會和國家領袖抗議終止現代奴隸制度。其它參與「奇異恩典」主日的國家有英國、南非、澳洲、新加坡、菲律賓、泰國、杜拜、馬來西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巴拿馬、印度、西班牙和奈及利亞等。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統計數字,每年大約有60至80萬人成爲人口販賣的奴隸,大部分都是婦女和兒童。在美國,每年有大約14萬5千至17萬5千人被賣。人口販賣是現代奴隸制度的最好例子。受害者一般會成爲僕人、強迫勞動、性奴隸或者童工。

《奇異恩典》的電影製作公司Bristol Bay Productions是隸屬Walden Media的。Walden Media曾經製作了另一部打入票房榜首的福音電影《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